琉璃的宝石 08

学生们在讨论环境研究课题时,发现回收利用、塑料污染或森林破坏等常见议题都颇具难度。在此背景下,濑户同学最终确定将水质检测作为自己的自由研究课题。她的选择很快吸引了谷川同学的兴趣,谷川主动提出加入濑户的课题研究。尽管濑户同学原本计划独自完成这项研究,但在谷川和随后加入的葵的请求下,她最终同意大家一起合作,共同组成了研究小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濑户同学和谷川同学为他们的暑期自由研究项目在河边忙碌着。濑户同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水质检测,将河水样本与试剂混合,细致观察颜色的变化以评估污染程度。然而,谷川同学对此却兴致缺缺,她真正的兴趣在于寻找传说中的蓝宝石。面对谷川同学的倦怠,濑户同学耐心解释了她选择水质调查的缘由,引用了伊万里学姐的话,强调石头与周围世界息息相关,而水作为许多物质的溶剂,是了解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随着调查的深入,她们来到了附近一家工厂的下游。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虽然锰和铁的含量低于标准值,但这些元素的出现强烈暗示着附近工厂的废水排放对河水造成了影响。

调查进展顺利,谷川同学提议休息片刻,并心血来潮地尝试了淘洗河沙。令人惊喜的是,她意外淘到了一块色泽鲜亮的橙色矿物。她激动地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并满心欢喜地打算带回去请教凪学姐。不料,在回程的路上,她却不慎将这块宝贵的橙色矿物弄丢了。谷川同学焦急万分,坚持要回过头寻找。然而,濑户同学冷静地提醒她,水质检测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以确保检测条件的一致性,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完成她们的调查。

回到学校后,谷川同学向濑户同学的姐姐琉璃提起了橙色矿物丢失的事情,表达了对濑户同学失望情绪的担忧。琉璃听闻后,主动找到伊万里学姐,寻求帮助以继续她之前暂停的萤石调查,希望通过新的发现来弥补濑户同学的遗憾。伊万里学姐欣然同意,并解释说,寻找新的矿物是弥补失去旧矿物遗憾的最佳方式。

她们沿着一条支流上山进行调查,每隔几十米就取样检测河水。结果显示,水中的某些成分浓度逐渐升高,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最终,她们发现了一处美丽的紫色萤石晶体矿脉。伊万里学姐进一步解释道,她们正是通过在远离矿区的河水中检测到微量氟元素,才推断出这里可能存在新的萤石产地,今天的调查便是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还强调了石头对水质的影响是普遍现象,例如水的硬度就是由岩石中溶解的钙和镁含量决定的。

谷川同学再次提议,是否可以利用水质成分分析来寻找丢失的橙色石头。伊万里学姐坦言,由于不知道橙色矿物的具体成分,因此无法确定应该追踪哪种元素。更复杂的是,即使确定了成分,在污染环境中也未必能成功采集到。当她们最终抵达被追踪元素浓度超标的源头时,眼前出现的是一片废弃的工厂遗址。这证实了水质检测中检测到的锌、铁、锰等元素,都是工厂排水而非自然矿物造成的。面对这样的现实,谷川同学感到沮丧,认为环境污染阻碍了她们发现矿物的机会。伊万里学姐对此总结道,水是反映当下世界环境状况的镜子,其中溶解着各种物质,既有自然的馈赠,也有人类活动的印记。

尽管寻找橙色石头的希望似乎渺茫,但在废弃工厂的探索中,谷川同学意外地在一个旧管道内部再次发现了相似的橙色矿物。她们将这块石头带回给凪学姐。凪学姐确认这块橙色矿物是红锌矿,一种全球范围内极其稀有的锌矿物,其独特的橙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杂质锰。凪学姐解释说,红锌矿的自然形成条件极为苛刻,通常只能形成微小晶体,而能自然产出宝石级晶体的情况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仅在美国富兰克林的矿山有记载。然而,她指出,红锌矿也可能在特殊的人为环境中意外形成,比如在炼锌工厂的烟囱内,气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或者在锌矿火灾、精炼事故中偶然诞生。因此,她们发现的这块红锌矿很可能就是在这个废弃工厂的管道内部,在偶然满足的特定条件下孕育而出的,是自然力量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独特产物。

回到研究室,濑户同学望着这块来之不易的红锌矿,心中百感交集,她感到这块在“肮脏”环境中诞生的美丽石头,让她对是否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产生了困惑。谷川同学看出了她的心思,轻快地鼓励她要坦率地感到开心,并强调这是她们第一次共同发现的石头。谷川同学的一番话让濑户同学陷入了沉思,开始思考世界上有多少事情能够被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谷川同学看似无意的深刻思考让濑户同学对她的研究报告充满了期待。对话的最后,谷川同学不经意间叫了濑户同学“琉璃”,虽然濑户同学口头上否认,但心中却涌起一丝喜悦。

琉璃向学姐伊万里表达了濑户同学因为不慎遗失一块橙色石头而感到的遗憾,并恳请伊万里学姐能够帮助她们继续之前暂停的萤石调查,以此弥补濑户同学的失望。伊万里学姐欣然同意了请求,随后带领大家沿着一条支流开展水质检测。她解释道,此前在远离已知矿区的河水中检测到了微量氟元素,这让她怀疑可能存在矿山以外的萤石产地,此次调查的目的正是为了确认这一推测。在持续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氟元素的浓度逐渐升高,最终成功地找到了一处蕴含紫色萤石结晶的区域。伊万里学姐借此机会向大家深入阐释了石头如何影响水质的原理,例如水的硬度就是由其中溶解的钙和镁等矿物含量决定的,而这些矿物大多是从岩石中溶解出来的,这深刻揭示了水质检测与矿物发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故事始于同学们对环境研究课题的探讨,濑户选择进行水质检测的自由研究,这受到了伊万里学姐关于石头与周围世界紧密联系、水作为重要信息来源的观点影响。在初步的水质检测中,他们在一家工厂下游的水样里发现了微量的锰和铁,暗示了可能的工业污染。

在一次休息中,濑户尝试淘洗矿物,意外发现了一块橙色的小矿物,但很快就不慎丢失了。谷川同学见濑户有些失落,便提出是否能像之前追踪萤石那样,通过水质成分来寻找这块橙色石头。伊万里学姐虽然指出,由于不知道这块石头的具体成分,很难确定要追踪哪种元素,而且即便确认了成分,也未必能成功采集到,但谷川同学坚持想帮助濑户同学找到答案。

受谷川同学热情的感染,伊万里学姐鼓励大家不要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或理论不够完善就停止行动。于是,他们决定追踪水中的锌、铁和锰这三种可能指示矿藏的成分,尽管这些物质也可能源自工厂废水。他们沿着水质反应不断增强的一条支流前进,发现锌的浓度持续升高,最终甚至超出了检测范围,这表明他们已非常接近污染源。

最终,一行人抵达了一片开阔地,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工厂。他们确认河水中检测到的高浓度锌、铁和锰正是来自这家工厂的排放。伊万里学姐向大家阐述了水如何灵敏地反映着当下世界的环境状况,包括大气、动植物活动、岩石构成以及气象和季节变化。谷川同学感叹微小的污染却给他们的调查带来了巨大困扰,并决定拍摄工厂照片作为自己的课题材料。

随后,他们找到了丢失的橙色石头,并经鉴定确认其为红锌矿。伊万里学姐解释说,红锌矿是一种极其稀有的矿物,全球自然产地寥寥无几,其形成需要多重罕见的化学反应和特殊环境。这种矿物通常是在非自然的、人为的特殊条件下意外形成的,比如在锌生产工厂的烟囱内或锌精炼事故中。濑户同学在废弃工厂的管道内部成功采集到了红锌矿。面对这块在“肮脏”环境中诞生的美丽矿石,濑户陷入了思考,质疑是否该为此感到高兴。谷川同学和伊万里学姐则鼓励她坦然接受这份与朋友共同发现的喜悦,并引发了对世间许多事并非简单用是非对错就能评判的深刻思考。

在废弃工厂深处,濑户同学再次发现了那块独特的橙色石头。经过伊万里学姐的鉴定,确认这是一种名为红锌矿(Zincite)的稀有锌矿物,其鲜艳的红色源于其中含有的杂质锰。伊万里学姐详细解释了红锌矿的形成条件极为特殊,全球仅有少数产地。她进一步指出,这种矿物因其成分相对简单,有时会在人工特殊环境中意外生成,比如锌工厂的烟囱内部,或者在锌精炼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因此,他们此次在废弃工厂管道内部发现的红锌矿,很可能就是偶然满足了这些特殊条件而形成的。谷川同学被红锌矿的美丽深深吸引,但濑户同学的心情却有些复杂,因为这种美丽的矿物竟诞生于一个看似“肮脏”的环境。她不禁思考,自己是否应该为这样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意识到这是她第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发现的石头。谷川同学回应说,如果内心感到开心,就应该坦率地去享受这份喜悦。濑户同学听后表示,这让她开始重新审视世界上有多少事情能够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谷川同学对濑户同学出乎意料的深刻思考感到惊讶,并对她即将提交的报告充满期待。最后,谷川同学发现濑户同学在无意中直呼了她的名字“琉璃”,两人在轻松愉快的玩笑声中,为这次特别的调查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