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 女孩 09
叙述者原计划清晨出发,却因小憩片刻意外地熟睡了长达六个小时,彻底打乱了行程。她抱怨夏季骑行带来的酷热难耐,烈日当空,柏油路面散发滚烫热气,前方车辆的尾气也蒸腾而来,就连自己的摩托车引擎也灼热无比,尤其大排量车型更是热得厉害。在交通堵塞时,水冷式摩托车依靠行驶中的气流和冷却液为发动机降温,一旦停滞不动,水温便会升高,散热风扇便会启动,反而会将炙热的气流吹向骑手,令人倍感煎熬。尽管酷热,她仍强调为了行车安全,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相较于炎热的夏季,她更偏爱冬季骑行,因为多穿衣物反而舒适,且发动机能带来一丝暖意,但她坦言不喜欢下雪和结冰的路面。她总结认为,一年中最适宜骑行的月份是五月和十月,并衷心期盼凉爽的秋天能早日到来。
在抵达上高地后,叙述者立刻感受到了山间的凉爽,气温约24度让她感到舒适异常,甚至在吃完当地冰淇淋后,直呼这里简直是天堂。一路上的交通堵塞也终于缓解,他们顺畅地进入岐阜县,经过木曾川,并在高速公路绿洲服务区短暂休憩,令人心旷神怡。不料,她的摩托车后轮意外地扎了钉子,导致轮胎漏气。由于野营包里忘记带补胎工具,她本想去附近的加油站寻求帮助,却发现服务区没有加油站。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同样前往高山避暑的年长骑手伸出援手,用自带的小巧电动打气泵帮她解决了燃眉之急,让叙述者对未来自动驾驶摩托接送的便利生活充满了遐想。
修好轮胎后,叙述者继续忍受着烈日朝着上高地飞驰,最终总算抵达目的地。然而,当她赶到营地时,却发现同行的朋友们并没有按照计划搭建帐篷,而是在悠闲地欣赏穗高连峰的景色,让她有些哭笑不得。朋友们解释说,他们是在“感受夏日尾巴的深意”,并且遇到了一位连续五十年在上高地写生的画家老爷爷。这位画家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同一座山在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他乐此不疲地与山进行着一场无尽的对话,因为对所爱之物,永远不会感到厌倦。画家的话语也触动了叙述者的朋友们,让他们决定也与山进行一番“对话”,于是便一直磨蹭到了傍晚六点,天色渐暗,帐篷还未搭好。
当晚,由于朋友们没有借到火炉,他们只能啃着叙述者买来的生火腿充饥。虽然晚餐有些窘迫,但她们总算赶上了澡堂开放时间。朋友们分享了白天在乘鞍骑滑板下坡的愉快经历,让迟到的叙述者感到有些遗憾,感慨要是自己能早点出发就好了。夜里,朋友们关心叙述者是否因旅途劳累而入睡,叙述者表示自己还勉强清醒。朋友感谢她从三重过来陪伴,叙述者则回应这是她喜欢做的事,并且很享受与大家在一起的时光。
第二天一大早,朋友们便催促叙述者起床,因为巴士很快就要发车前往黑部水坝和白马。虽然没能在上高地好好游览一番,她们还是匆匆告别,登上了前往黑部水坝的巴士。抵达黑部水坝,叙述者除了欣赏这座宏伟建筑,更期待品尝“水坝咖喱”,以弥补之前在南相木未能尝到的遗憾。在参观水坝时,她们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讲述了在战后物资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寒冬中,工人们克服了台风、严寒等重重困难,历时七年浇筑了四百万吨混凝土,最终建成了这座世纪水坝的壮举。看完纪录片,朋友们被深深感动,甚至在点“水坝咖喱”时,也因不忍“破坏”水坝的形状而迟迟不肯动勺,引得叙述者吐槽这是食堂店员堆的。吃饱喝足,她们又在水坝前合影留念。
接着,她们乘车欣赏了窗外宁静广阔的田园风光,猜测日本最广阔的稻田可能在新潟或北海道。下一站是白马的跳台滑雪场,这座曾用于98年冬奥会比赛的巨大跳台让她们惊叹不已,即使在夏天也有许多运动员在此训练。叙述者和朋友们站上跳台,从高处俯瞰时感到心惊胆战,但看到年轻选手们轻松自如地跳下,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和克服恐惧的精神所折服。她们还幽默地讨论了跳台除了滑雪,还能用来做什么,提出了像“流水素面”、“保龄球大赛”等奇思妙想,但每次设想都以东西会“飞出去”告终。最终,她们决定前往户隐,结束了这段充满惊喜与挑战的旅程。
叙述者因贪睡导致早晨的出发延误了六小时,让她在酷热的夏季骑行中倍感煎熬,炽热的阳光、柏油路面、其他车辆的尾气以及摩托车引擎本身散发的热量都让她难以忍受,尤其当摩托车停滞不动时,水冷式发动机的风扇还会将热浪吹向她。尽管天气炎热,她仍坚持穿着防护装备以策安全。她憧憬着春秋两季的宜人骑行,但抵达上高地后,24摄氏度的凉爽气温和美味的冰淇淋让她感觉仿佛置身天堂。
随后,交通恢复顺畅,一行人骑行至岐阜县,途经木曾川,并在一个名为“高速绿洲服务区”的地方稍作休息。不料,叙述者发现摩托车的轮胎因轧到钉子而扁了。她沮丧地意识到自己忘记携带补胎工具包,而这个服务区也没有加油站可供修理。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好心的骑手出现,并用他小巧便捷的电动打气泵帮助她为轮胎充气。两人简短交流了各自的露营和兜风计划,得知对方也正前往高山避暑。叙述者感激地告别,并感慨自己年老时也希望能像这位骑士一样乐于助人,同时也思考着未来电动或自动驾驶摩托车的可能性。
最终抵达上高地,叙述者担心朋友们会因为自己的迟到而生气,便买了一些自制生火腿作为赔礼,盘算着用来在露营时进行一次迷你烧烤。然而,她发现朋友们并未搭帐篷,而是在悠闲地欣赏穗高连峰的景色。朋友解释说,她们是在感受夏日最后的余韵,并将美景深深刻在心中。她们甚至遇到了一位连续五十年在上高地写生的老画家,画家分享说,即便是同一座山,早晚景致各异,且观者心境不同所见亦不同,正如热爱之物永不生厌。受此启发,叙述者的朋友也决定“与山对话”,导致一行人继续磨蹭。
随着夜幕降临,由于没有炉具,她们只能啃着生火腿充饥,幸好及时赶上了澡堂开放。大家在浴后分享了乘鞍之行的趣事,包括登山和滑板速降的刺激体验,让叙述者懊悔不已,再次感叹自己若能早点出发,便可避开炎热,享受更多乐趣。清晨未到七点,她们便被催促起床,因为要赶巴士前往下一站——黑部水坝和白马。
告别了未能尽情游览的上高地,一行人按照樱子的提议,来到了黑部水坝。这里挤满了避暑的登山客,她们也随大巴进入富山县界。叙述者对黑部水坝充满期待,尤其渴望品尝那里的“水坝咖喱”,以弥补上次未能吃到咖喱的遗憾。她们决定先前往观景台,途中意外看到一部关于黑部水坝建设的纪录片。影片展现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人们在北阿尔卑斯黑部峡谷克服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台风袭击等重重困难,历时七年浇筑四百万吨混凝土的艰辛过程。朋友们被影片深深感动,热泪盈眶,甚至在看到水坝建设时使用的混凝土运输斗时也难以自抑。尽管景色壮丽,她们也因过于投入纪录片而忽略了眼前的景致。叙述者最终把哭泣的伙伴拉去餐厅,品尝了微辣、可能含有椰奶的绿色水坝咖喱。饥肠辘辘的叙述者吃得津津有味,但朋友们却因无法“破坏”水坝形状的咖喱而迟迟不动筷,认为那会亵渎那些辛勤的建设者。叙述者哭笑不得地提醒她们,这只是一盘由食堂员工制作的咖喱。
午餐后,大家在宁静的田园风光中乘坐巴士,欣赏着窗外飞逝的稻田和缓缓流淌的远山,讨论着日本最广阔的田园风光,提到了新潟和北海道。她们随后抵达了一个巨大的跳台滑雪场,这里曾是9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即使在夏季也有运动员在此训练。尽管起初兴致勃勃,但当她们站在高高的跳台边缘向下俯瞰时,都被其惊人的高度吓得不轻。即使是看似较低的标准跳台也让人望而生畏。她们看着年轻选手们勇敢地跳跃,赞叹他们克服恐惧的勇气。朋友们还开玩笑地建议叙述者未来漫画大卖后,可以来这里留下她的“驼背印”。她们还天马行空地想象了跳台除了滑雪之外的用途,从流水素面、保龄球到赛狗,结果都因为“会飞出去”而作罢。最后,她们得知这里会举办从山脚爬上跳台的活动,再次强调“那个可不能飞啊!”最终,大家准备启程前往户隐。
叙述者最初的旅行开局并不顺利,先是因不小心熟睡了六小时导致行程延误,随后在高温下骑行摩托车又让她倍感煎熬,炎热不仅来自烈日和柏油路,还有其他车辆的尾气以及自身摩托车发动机散发的热量,让她对夏日骑行深感无奈。接着,她的摩托车在一个没有加油站的服务区扎到钉子导致爆胎,而她又忘记带补胎工具包,幸好一位好心的骑手借给她一个轻便的电动打气泵,使她得以顺利修复轮胎。在继续前往上高地的路上,她感叹着与那位好心骑手的萍水相逢,也展望着未来电动甚至自动驾驶摩托车的可能性。
经过一番周折,叙述者终于抵达了气温宜人的上高地。考虑到自己的迟到,她特意买了一份自制生火腿作为赔礼,盘算着晚上露营时可以用来迷你烧烤。她本以为朋友们会早早搭好帐篷,悠闲地等待着她。然而,当她赶到时,却发现朋友们只是惬意地欣赏着穗高连峰的美景,享受着夏日尾声的凉爽,并未着手扎营。朋友们解释说,他们是在“感受夏天的短暂尾巴”,并计划着徒步前往明神池,沿途欣赏梓川风光,寻找野生动物,最后品尝山间美食。
在他们准备徒步时,意外邂逅了一位已在上高地作画五十年的老画家。老画家分享了他的感悟,指出同一座山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下呈现的景色截然不同,真正热爱的事物是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厌倦的。受到画家精神的启发,叙述者的朋友们决定也效仿老画家,继续“与山对话”,这意味着他们将继续在美景中“磨蹭”。叙述者这才意识到,朋友们从下午一点便开始享受这种舒适的温度,完全不想动弹,而此时天色渐晚,已经是傍晚六点,帐篷还没搭好,晚餐也没有着落。
夜幕很快降临,他们发现并未准备烧烤用的炉具,只好啃着叙述者买来的生火腿。尽管有些狼狈,他们还是赶上了澡堂开放时间。朋友们分享了他们在乘鞍的愉快经历,包括徒步和滑板下坡的刺激。叙述者对比自己漫长而艰苦的骑行,忍不住抱怨起朋友们的悠闲。在夜里,叙述者和朋友们真诚地交流,朋友感谢她从三重赶来,叙述者则表示能和大家一起玩很开心。
第二天一早,不到七点,朋友们就催促叙述者起床,因为前往黑部和白马的巴士即将发车,令叙述者感慨在上高地什么也没玩到。按照樱子的提议,他们首先前往黑部水坝,叙述者还特别期待品尝那里的特色咖喱。在水坝,他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讲述了水坝建造过程中工人们在严寒和自然灾害下,历经七年、浇筑四百万吨混凝土的艰辛与伟大,这让朋友们深受感动,泪流满面。之后,当他们终于坐下来享用黑部水坝咖喱时,朋友们竟因被纪录片深深触动,不忍心破坏米饭堆砌的“水坝”,让叙述者哭笑不得地提醒他们这只是餐厅员工堆的饭。
午餐后,他们在巴士上欣赏着广阔的田园风光,想象着日本其他地区广袤的农田。接着,他们来到了白马村的跳台滑雪场,一个曾用于98年奥运会的大型设施。即便在夏天,他们也看到年轻的运动员在练习,巨大的跳台让叙述者心生畏惧。他们讨论着跳台的惊人高度,并看到了冠军们的“金色脚印”,还开玩笑地建议她的漫画家朋友未来成名后可以在那里留下“驼背印”。他们还异想天开地讨论了跳台的其他用途,如流水素面、保龄球或赛狗,但都以“会飞出去”告终,只有爬楼梯上去的活动除外。在感受了跳台的震撼后,他们准备前往户隐,结束了这次充满惊喜与反思的旅程。
叙述者在经历了一段炎热难熬、甚至因轮胎扎钉而短暂受阻的旅程后,终于抵达了上高地的营地,此处凉爽的气温让她倍感舒适。然而,她发现朋友们并未按计划搭建帐篷,而是悠闲地欣赏着穗高连峰的壮丽景色,这让迟到的她颇感不解。朋友们解释说,这并非简单的“磨蹭”,而是一种有深意的慢行,旨在细细感受夏日即将逝去的尾声,并将这片美景深深地印入心底。
接着,一行人商议了接下来的行程:他们计划徒步前往明神池,一路上欣赏梓川的潺潺流水和穗高连峰的雄伟风光,期待能偶遇可爱的野生动物,并在徒步结束后品尝地道的山中美食。然而,就在她们准备启程时,她们遇到了一位慈祥的老画家,他已经连续五十年在此地描绘上高地的山景。叙述者好奇地问他,是否会对日复一日描绘同一座山感到厌倦。老画家微笑着解释说,即使是同一座山,在清晨和傍晚,或是随着心境的变化,所呈现的景致也截然不同。对于真正热爱的事物,无论重复多少次,都不会感到厌烦,这对他而言,是一场持续了半个世纪、永无止境的山与人之间的对话。
叙述者深受启发,决定效仿画家,选择留在原地,沉浸式地与山进行“对话”,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美景,结果导致行程再次被耽误。直到朋友们提醒她,时间已是下午,天色渐晚,催促她赶紧搭建帐篷并准备晚餐,她才从对自然的沉思中回过神来。最终,她们赶在夜幕降临前勉强搭好帐篷,但由于朋友忘记了借火炉,晚餐只能简陋地解决了叙述者买来的生火腿。尽管有些狼狈,她们还是赶上了公共浴室,并在帐篷里分享了前一天的旅途见闻,叙述者也反思了自己一路上的艰辛和朋友们对她的关怀。
第二天清晨,她们被催促着早起,乘坐巴士前往黑部和白马地区。在黑部水坝,叙述者兴奋地期待品尝“水坝咖喱”,弥补上次旅行的遗憾。她们观看了关于水坝修建历史的纪录片,了解到建设者们在极寒和台风等恶劣条件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七年浇筑了数百万吨混凝土才建成这座宏伟工程,这让她们深受感动,甚至泪流满面。这份感动让她们在享用“水坝咖喱”时,一度因为不忍“破坏”水坝的造型而下不了口,直到叙述者提醒她们这只是食堂员工堆砌的食物才冷静下来。午餐后,她们在宁静的田园风光中穿梭,讨论着日本最广阔的农田,随后抵达白马的跳台滑雪场。看到巨大的跳台和年轻选手们在夏季也坚持训练,叙述者和朋友们站在跳台上感受着惊人的高度,由衷敬佩这些勇于挑战极限的“勇者”。她们还饶有趣味地讨论了除了滑雪,跳台还可以有哪些异想天开的用途,比如“流水素面”或“保龄球赛”,并了解到这里也会举行徒步攀爬跳台的活动。随着一天行程的推进,她们将继续前往户隐。
在一次旅途中,叙述者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睡了六个小时,错过了早晨出发的最佳时机。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让她在骑行中倍感煎熬,仿佛置身于商用空调外机的热浪中。她抱怨夏天对摩托车手来说是最大的挑战,不仅要忍受太阳和柏油路的热量,还有其他车辆的尾气,甚至连自己的摩托车发动机也散发出滚烫的热气,排量越大,热感越强烈。堵车时,水冷摩托的冷却风扇会启动,将热风吹向骑手,更是雪上加霜。尽管炎热,她强调骑行时仍需佩戴防护装备以防摔伤,并感叹冬季的骑行更为舒适,只是出发前的准备耗时,且一旦停下休息便难以再次启动。她期待秋季的到来,认为五月和十月才是骑行的黄金季节。
历经一番波折,叙述者终于抵达了上高地,这里凉爽的气温(24摄氏度)让她心情大好,吃着冰淇淋,感觉如同置身天堂。她在高速服务区遭遇了轮胎被钉子扎破的意外,却发现自己忘记携带补胎工具。幸得一位友善的摩托车手相助,借用其小巧的电动打气泵解决了燃眉之急。两人简短交流了行程,得知对方也是来高山避暑的,计划在上高地过夜,次日前往户隐。叙述者感谢了对方,并继续前往上高地,内心感叹着希望自己年老时也能成为那样乐于助人的骑士,并想象未来电动或自动驾驶摩托车的景象。
抵达上高地时,叙述者担心朋友们会生气,特意买了自制生火腿作为歉礼,原想来个迷你烧烤。然而,她发现朋友春乃和樱子并没有急着搭帐篷,而是在悠闲地欣赏穗高连峰的景色。面对叙述者的不满,春乃解释说,她们从一位在上高地画山景长达50年的画家那里得到了启发,感悟到即使是同一座山,其每日晨昏和不同心情下的景色都各异,热爱的事物永远不会让人厌倦。叙述者作为画家,理解了这份“深意”,也决定沉浸在与山对话的体验中。尽管欣赏美景,樱子提醒她们已经晚上六点,天色渐暗,是时候搭建帐篷并准备晚餐了。
上高地的夜晚很快降临,一行人准备用餐。令叙述者沮丧的是,春乃因为原计划在外用餐而没有借用火炉,导致她带来的生火腿无法烧烤,只能生吃。叙述者为自己未提前查好而向朋友们道歉,因为她们勉强赶上了澡堂。朋友们分享了白天在乘鞍山愉快徒步和滑板速降的经历,还展示了完美的照片。这让叙述者更加后悔没有早点出发,她再次抱怨自己白天差点被太阳晒晕的辛苦,并指责朋友们的悠闲无法理解她的痛苦。夜深时,春乃关心叙述者是否睡着,并感谢她从遥远的三重过来。叙述者表示这都是她乐意做的,并享受与朋友们同游的乐趣。
第二天清晨,还不到七点,樱子就催促叙述者起床,因为去黑部和白马的巴士即将发车。叙述者带着一丝遗憾告别上高地,感叹没能好好游览。他们首先前往樱子提议的黑部水坝。一路上,叙述者注意到许多登山客都在避暑,感慨夏天大家都爱往凉爽的山里跑。到达黑部水坝后,叙述者最期待的是品尝水坝湖边餐厅的黑部水坝咖喱,以此弥补之前在南相木未能吃到的遗憾。她们决定先去观景台。在水坝上,她们观看了关于黑部水坝建设的纪录片,了解了二战后关西电力短缺、在北阿尔卑斯黑部峡谷进行百年工程的艰辛,包括抵御台风、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冻结的粮食,以及七年间浇筑四百万吨混凝土的巨大付出。朋友们被纪录片深深感动,甚至流下眼泪,但叙述者相对理性,更关注眼前的景色和咖喱。尽管被朋友们的泪点不解,叙述者还是看到了当年运送混凝土的运输斗,这让她的朋友们更加动容。叙述者催促大家去吃咖喱,发现餐厅不仅有水坝咖喱,还有绿色的水坝拉面。叙述者快速吃完了她的微辣绿咖喱,意识到自己从山梨出发后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而她的朋友们却不忍心破坏咖喱饭堆成的“水坝”,觉得这冒犯了建造大坝的工人们。叙述者哭笑不得地解释这只是餐厅员工堆的饭。情绪平复后,她们拍下了开心的照片。
午后,她们乘车欣赏宁静的田园风光,叙述者特别喜欢近处稻田快速掠过而远山缓慢流淌的景象。她们讨论起日本最广阔的稻田在哪里,有人说是以大米闻名的新潟,也有人说是北海道。接着,她们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跳台滑雪场,这里曾是98年冬季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即使是夏天也有选手在此训练。叙述者以滑板爱好者的身份观察,一开始显得有点得意,但当她们登上3楼,亲身体验跳台的惊人高度时,叙述者和朋友们都感到非常恐惧。她们又去了所谓的“标准台”,结果发现同样令人胆战心惊。她们看到年轻选手们在如此高处依然能保持笑容,感叹只有克服内心恐惧的人才有资格站在这里,并为那些勇敢跳跃的选手们加油。在展示区,她们看到冠军选手的“金牌脚印”,并开玩笑说等春乃的漫画大卖后,她应该来留下一个“驼背印”。叙述者好奇跳台除了滑雪还能否用于其他活动,于是大家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例如“流水素面”、“保龄球大赛”或“赛狗”,但都被否定了,因为所有东西都会“飞出去”。最后,她们了解到这里会举办从山脚爬上跳台的活动,这倒是不会“飞”。行程的下一站是户隐,画面以她们想象在跳台上冲刺,赢得金牌的场景结束。
在一次旅行中,叙述者清晨醒来,懊恼地发现自己不小心睡了六个小时,错过了早早出发,以避开炎炎夏日骑行摩托车带来的酷热。她详细描述了摩托车手在夏天面临的挑战,包括来自阳光、柏油路面、其他车辆尾气以及自身发动机的滚烫热量,尤其是大排量摩托车,堵车时水冷发动机的风扇甚至会将热风吹向骑手。她强调了即使再热,也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的重要性,以防摔伤。相较于夏天,她更偏爱冬天骑行,认为多穿衣服反而更舒适,发动机也能带来温暖,虽然她不喜欢冰雪路面。她总结道,春秋两季是最适合骑行的时节。
抵达上高地后,叙述者感到清凉舒适,气温宜人,他们品尝了美味的冰淇淋。旅途中,叙述者的摩托车因扎到钉子而爆胎,她意识到自己忘了带补胎工具包,且该服务区没有加油站。幸好一位好心的陌生人出现,用一个轻便的电动打气泵帮她解决了燃眉之急。在继续前往上高地的路上,叙述者感到身体仿佛要融化般酷热,担心迟到会让朋友们生气,便打算买些当地的生火腿作为赔礼,计划晚上露营时做个小烧烤。
然而,当她赶到上高地时,却发现朋友们并没有急着搭帐篷,而是在悠闲地欣赏穗高连峰的景色。朋友们解释说,她们被一位在此描绘山景五十年的老画家所启发,老画家认为即使是同一座山,每日景致不同,且观者心境变化也会影响所见,最重要的是,热爱之物永远不会让人厌倦。叙述者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朋友们的“磨蹭”实则是一种与自然深刻对话的方式,她也因此感动不已。
夜幕降临,上高地的夜晚来得特别早。朋友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搭建帐篷,却发现春乃忘记带火炉,只好生啃了火腿。她们庆幸至少赶上了澡堂开放时间。在帐篷里,朋友表达了对叙述者从三重远道而来陪伴旅行的感谢,认为她很辛苦。叙述者则真诚回应,这趟旅程是她心甘情愿的,并且和大家一起玩得非常开心。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朋友们便催促叙述者起床,因为前往黑部和白马的巴士即将出发。叙述者依依不舍地告别上高地,感叹自己什么地方都没来得及好好游览。他们按照樱子的提议,首站来到了黑部水坝。这里挤满了避暑的登山客。进入富山县界时,叙述者内心激动,却克制住了在巴士上大喊的冲动。
参观水坝时,叙述者最期待的是品尝黑部水坝咖喱,弥补之前未能吃到的遗憾。他们决定先去观景台再用餐。观看了一段关于黑部水坝建设的纪录片后,所有人都被战后日本为解决电力短缺,工人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零下20度、台风肆虐)历时七年浇筑四百万吨混凝土的艰辛历程深深打动,甚至热泪盈眶。尽管其他朋友对叙述者在混凝土运输斗前也感动落泪表示不解,她仍然坚持这片土地充满令人动容的奋斗史。在餐厅,叙述者快速享用了美味的微辣绿咖喱,而她的朋友们却因联想到纪录片中的工人们而迟迟不忍动勺“破坏”咖喱造型的“水坝”,让叙述者哭笑不得。
离开水坝,他们在巴士上欣赏着宁静的田园风光,近处的稻田飞速掠过,远山缓缓延展,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这引发了她们对日本最广阔田园的讨论,从新潟的稻米想到北海道的辽阔。随后,她们来到了白马的跳台滑雪场,这个曾用于98年冬奥会的巨大跳台,即使在夏天也有许多选手在此训练。叙述者一开始故作镇定,但当她们登上三楼俯瞰跳台时,巨大的高度让她感到恐惧。朋友们揶揄她刚才的得意,她们试图寻找一个“矮一点”的跳台,结果发现“标准台”同样高得吓人。她们看着年轻选手们无畏地在如此高处训练,感叹只有克服恐惧的人才有资格站在那里,并为这些真正的勇者喝彩。她们还看到了运动员的脚印,并开玩笑说等春乃的漫画大卖了,也可以来留一个“驼背印”。最后,她们讨论了跳台除了滑雪还能做什么,幽默地设想了流水素面、保龄球等荒诞的用途,并得知这里也会举办爬坡活动,强调那个活动“可不能飞”。最终,她们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户隐。
一行人按计划前往黑部水坝,但旅程伊始便遭遇高温困扰。叙述者因为前一晚睡过头六个小时,导致摩托车行程延迟,在烈日下感到酷热难耐,深感夏季对于骑手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不仅有来自阳光和柏油路的热量,还有其他车辆的尾气以及自身摩托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尤其排量越大的摩托车越热。即便如此,为了安全,仍需穿着防护装备。她感叹春秋两季才是骑行最佳时节,冬季虽然暖和但有冰雪路面,而且出发前准备繁琐,一旦停下休息就容易犯懒。
抵达上高地后,气温降至24度,凉爽宜人,让她们感到仿佛置身天堂,并品尝了美味的冰淇淋。正当叙述者以为终于摆脱堵车,享受团队骑行氛围时,摩托车轮胎却意外轧到钉子而瘪气。她发现自己忘记携带补胎工具,而服务区也没有加油站提供帮助。幸好一位好心的骑士出现,用他的便携电动打气泵帮她解决了燃眉之急,让叙述者得以继续前往上高地与同伴会合。她憧憬着年老后也能成为那样乐于助人的骑士。
抵达上高地,叙述者发现同伴们并未如预期般扎营休息,而是沉浸在穂高连峰的景色中,享受着夏日尾声的宁静,美其名曰“与山对话”。虽然叙述者因迟到感到愧疚,并买了生火腿作为赔礼,计划着迷你烧烤,但同伴们却因为沉迷于美景而耽误了搭建帐篷和晚餐时间。大家偶遇了一位坚持在上高地作画五十年的老画家,他对“腻”的独特理解——同一座山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下呈现的景致各异,让叙述者深感触动,决定也花时间与山“对话”,导致行程再次延误。夜幕降临,上高地早早陷入寂静,大家才意识到时间紧迫。由于没有准备火炉,她们的晚餐最终变成了“生啃火腿”。尽管如此,她们还是赶上了澡堂,洗去了一天的疲惫。同伴们分享了白天在乘鞍山徒步和滑板速降的愉快经历,让姗姗来迟的叙述者感到些许遗憾,抱怨自己被太阳晒得几乎崩溃,而同伴们却对此毫不在意。
次日清晨不到七点,大家便被催促着起床,因为巴士即将出发前往黑部水坝和白马。告别上高地,虽然有些景点未能细逛,但她们很快踏上了新的旅程。巴士驶入富山县界,叙述者虽然心中激动不已,想大喊“进入富山啦”,但在巴士上还是克制住了。抵达黑部水坝,这里挤满了享受凉爽山风的登山客。叙述者最期待的是品尝黑部水坝咖喱,以弥补上次在南相木未能吃到的遗憾。她们决定先前往观景台,再下楼去餐厅。
在观景台,她们被一部黑部水坝建设的纪录片吸引。影片讲述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关西地区面临电力短缺,男人们在北阿尔卑斯黑部峡谷挑战世纪性的水坝工程。施工环境极端恶劣,遭遇台风、零下20度的严寒,食物甚至冻结。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浇筑了400万吨混凝土,最终建成了这座宏伟的水坝。影片让同伴们感动不已,纷纷为建设者的伟大而流泪。然而,叙述者却更关注眼前的景色,试图让大家回归现实。
参观了当年运送混凝土的工具后,同伴们依然沉浸在感动之中,认为来到这里不可能不流泪。她们感慨登山者正是通过水坝前往立山,并萌生了下次从富山方向探索水坝的想法。最终,在叙述者的催促下,一行人前往餐厅享用期待已久的黑部水坝咖喱。叙述者大快朵颐,称赞咖喱的美味,特别是带有微辣和椰奶风味的绿色咖喱,她意识到自山梨出发以来都未曾好好吃过一顿饭。然而,她的同伴们却因为看了纪录片,想象着工人们的艰辛,不忍心破坏咖喱堆成的“水坝”造型,导致迟迟未能动筷。叙述者不得不解释这“水坝”只是餐厅员工摆盘而已,这才让她们逐渐平复心情。大家笑着决定,回去前要再拍一张开心而非哭丧着脸的照片。
随后,巴士驶过宁静的田园风光,窗外稻田飞速掠过,远山缓缓流动,景色宜人。她们探讨了日本最广阔的稻田可能在哪里,提到了新潟和北海道。紧接着,她们抵达了98年冬季奥运会跳台滑雪的场地。即使是夏天,这里也有许多选手前来练习,包括当地高中生。叙述者原本自称滑板爱好者,想轻松观摩,但在登上三楼的跳台观景台后,面对高耸的坡道,她立刻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想去相对较矮的标准台,却发现同样令人胆战心惊。她们对年轻选手能在如此高度面带笑容感到震惊,认为只有克服恐惧的人才有资格站在那里,而那些真正跳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她们为选手们加油,并看到了选手留下的脚印纪念。一番玩笑后,她们也想象着春乃漫画大卖后可以在此留下“驼背印”。最后,她们讨论了跳台在非冬季的用途,各种天马行空的建议(如流水素面、保龄球、赛狗,但都会“飞出去”)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并了解到确实有从山脚爬上跳台的挑战活动。行程至此,她们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户隐。
在经历了炎热难耐的摩托车骑行后,叙述者终于抵达了凉爽的上高地,与朋友们会合。他们在前一晚的露营中,因为设备不足而只能啃生火腿,但旅行中的友谊和一位坚持描绘穗高连峰五十年的画家老人的启发,让叙述者对旅行和创作有了新的理解。次日清晨,一行人启程前往黑部水坝。
抵达黑部水坝后,尽管叙述者对品尝期待已久的水坝咖喱念念不忘,大家还是决定先前往观景台。在那里,他们意外地观看了关于黑部水坝建设的纪录片。影片生动地展现了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关西地区面临严重电力短缺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数工人在北阿尔卑斯黑部峡谷,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如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和台风肆虐冲毁宿舍等重重挑战中,历经七年艰辛,倾注了四百万吨混凝土,最终成功建成了这座宏伟的水坝。
纪录片深深触动了叙述者的朋友们,她们被建设者们的坚韧与奉献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赞叹他们的伟大。叙述者试图将她们的注意力引向水坝的壮丽景色,但朋友们沉浸在感动中,甚至对着一个废弃的混凝土运输斗都能哭泣。她们感慨万分地表示,正是因为这些无名英雄的付出,人们才能自由通行于此,并萌生了下次要专门探访富山县的念头。
最终,叙述者劝说大家前往餐厅享用期待已久的水坝咖喱。叙述者吃得津津有味,而朋友们却依然沉浸在纪录片的感伤中,面对造型酷似水坝的咖喱饭,竟不忍心下勺,生怕“破坏”了建设者们的伟大成果。叙述者无奈地指出这只是食堂工作人员堆砌的米饭。待朋友们情绪稍缓,他们一致认为不能只留下哭泣的旅行照片,决定为这片美丽的景色拍摄一张开心的合影,为这次充满感动的黑部水坝之旅画上句号。随后,他们继续前往白马,参观了1998年冬季奥运会跳台滑雪赛场,感受着选手们在巨大跳台前克服恐惧的勇气,再次被人类挑战极限的精神所震撼。
参观完黑部水坝的纪录片后,一行人来到水坝湖畔的餐厅。叙述者发现这里不仅有水坝咖喱,还有汤底呈现惊人绿色的水坝拉面。她迅速吃完了自己那份微辣的椰奶绿咖喱,表示这是她自山梨出发以来吃到的第一顿正经饭,觉得味道极其美味。然而,她的朋友们却迟迟不肯动筷,她们深受纪录片中水坝建设者们艰辛付出的感动,觉得用勺子挖开咖喱的“水坝”造型,仿佛是在破坏工人们用血汗铸就的伟大工程,因此不忍心下口。叙述者见状哭笑不得,解释说这个“水坝”不过是食堂员工堆出来的造型,并非真正的水坝。朋友们听后才逐渐冷静下来,并同意在离开前,好好拍一张面带笑容的合影,以免辜负了这壮丽的景色。
离开雄伟的黑部水坝后,一行人乘坐巴士穿梭于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中,沿途近处的稻田快速掠过,而远处的山脉则缓慢延伸,这番景象令叙述者心旷神怡。她们由此谈论起日本最广阔的农田区域,提到了以优质大米闻名的新潟和拥有无垠平原的北海道。随后,她们抵达了白马跳台滑雪场,这座曾是1998年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的场地,即使在夏季也吸引着运动员前来训练。虽然叙述者嘴上宣称自己是来以滑板爱好者的身份观摩,但当她和朋友们亲身面对那高耸的跳台时,都感到一阵心生恐惧。她们看到许多年轻选手,包括当地的高中生,都在此刻苦练习,不禁感叹,那些能在如此高度上从容微笑的人,定是战胜了内心恐惧的真正勇者。她们还发现了场地上的金牌得主脚印,于是开玩笑说,待叙述者的漫画事业取得巨大成功后,她也要来此留下一个独具特色的“驼背印”。大家接着讨论跳台除了滑雪还能否用于其他活动,设想了诸如“流水素面”、“保龄球大赛”甚至“赛狗”等奇特项目,但所有想法都被否定,因为任何东西都会在半途“飞出去”。最后,她们提及了此处确实有一个从山脚攀爬至跳台顶端的活动。
抵达跳台滑雪场,一行人立即被其宏伟的规模所震撼,感叹如此巨大的结构值得一张全景照片。他们了解到这里是1998年冬季运动会曾使用的场地,即使在夏季也有许多跳台滑雪运动员在此训练。众人很快便在场地上看到了扛着雪板的年轻选手,他们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充满了期待。当她们来到跳台的观景处,从三楼俯瞰时,脚下的陡峭坡度令人心生恐惧,那种清晰可见的落差让她们感到眩晕。尽管试图转移到被认为是“标准台”的较低跳台,但其高度依然惊人,令人感到不安。她们对这些在如此高空还能保持镇定的年轻训练者深感敬佩,尤其是那些连当地高中生都敢于尝试的跳跃者,赞叹他们克服恐惧的勇气。每当有选手跃下,她们都会激动地为之呐喊助威,尽管助威词听起来有些古怪。看到运动员成功跳下,叙述者更是心有余悸。在参观过程中,他们还留意到场地旁留有金牌选手的足迹,并打趣地想象如果春乃的漫画大卖,她应该在此留下一个“驼背印”作为纪念。随后,众人开始讨论除了跳台滑雪,这个巨大的跳台还能有什么其他用途,例如用来进行流水素面、保龄球比赛或赛狗。然而,每次设想的结局都是物体会因为坡度太陡而“飞出去”,引来一阵笑声。最后,她们得知这里也会举办从山脚爬上跳台的活动,不禁再次幽默地强调,那样的活动可千万不能“飞”出去。在体验了高空带来的震撼和对运动员的敬意后,她们决定动身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户隐,但叙述者对那跳台的陡峭斜坡仍心有余悸,甚至在前往新地点时,仍旧忍不住将其想象成飞速冲下金牌领奖台的场景。